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1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一次參加一個線下分享會,小組討論聊起時間管理,于是一桌人大吐苦水,畢竟,在節奏飛快又信息泛濫的現如今,人人都感覺被時間追趕著疲于奔命,力不從心。有一個共同的困惑是:我學了那么多時間管理,也算個老司機了,可為什么還是管理不好時間,還天天“焦郁碌”?回顧我自己初學時間管理的那幾年,就是這樣一個新手,既努力又苦惱,既勤奮又迷茫,學了很多但沒啥長進,又不知哪里不對勁。多年摸索踐行以后,我總算對此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再回頭反思,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所以當時回應那個困惑,我開玩笑說,咱是個老司機不假,但是不是只是考出駕照,而缺乏實際駕駛經驗呢?又或者是對交規理解得不熟不對,所以經常違規、甚至掉坑?還有沒有可能咱就是個路盲,所以經常繞道、走彎路呢?我一直主張先培養良好的認知,再做事才會更有效。所以,在推送以后那些具體的時間管理方法和技巧之前,先請大家閱讀本文,刷新認知。總結一下,我曾經掉過的坑兒有以下三個。在做時間管理培訓之前,我通常會讓學員做一個問卷調查,來了解大家的認知層次,結果發現這三個也是大多數人最常掉的坑兒。如果你能成功繞開它們,可以少走彎路,更早漸入佳境。快來看看,這三個關于時間管理的認知誤區,你躺槍了嗎?誤區一:以為時間管理就是提高效率。(What)問卷調查里有一個問題“你認為的時間管理是什么?”,我得到最多的答案是“我做事不夠快,時間管理就是教我提高效率、有效利用時間的方法”。這個沒錯,時間管理確實包含這項內容,但又包含遠比這個多得多的內容,比如易被忽略和混淆的“效能”。“效率”和“效能”,是兩個易被混淆的概念。效率(Efficiency)是指單位時間里產出的數量。它的含義相對簡單,只涉及到時間和數量兩個因素。效能(Effectiveness)則是個更綜合的概念,涉及到數量、質量、時間長度、方向和目標等因素。比起效率,我們更要努力去提升的是效能。所以,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而不是《高效率人士的七個習慣》,其原版書名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而不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icient People。舉個例子吧,你有一只母雞A,每天下一個蛋,只活了一年。另一只母雞B,雖然隔一天才下一個蛋,卻下了整三年。雖然母雞A的每日下蛋效率要高于B,但明顯B的整體效能是高于A的。高產作家村上春樹就是母雞B,我以后會專門寫一篇文章,分析他為什么是時間管理高效能的典范,真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另一位作家路遙,也是我非常喜愛的,他為數不多的兩部作品《平凡的世界》和《人生》,我都反復讀過很多遍。1992年他因病去世時才42歲,我讀過他寫的《平凡的世界》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他為了寫作嘔心瀝血、體力重大透支,這點令我印象深刻,也很遺憾惋惜,他要是能活得更長壽,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優秀作品。細水長流就是這個道理。這個例子說明的是時間長短的因素如何影響效能,下面這個例子是質量對效能的影響。我所在的部門負責軟件研發,開發人員寫好代碼以后,交給測試人員找bug。有些測試人員效率很高,執行測試很快,但找不出bug;有些測試人員盡管進度慢,但找bug穩準狠。后者的測試質量即效能比前者更高。還有一種高效率、低效能是“在錯誤的路上狂奔”,比如你明明想去北京,卻以日行千里的速度到達上海。南轅北轍的現象在人生道路上也不少見,所以,埋頭趕路之前,一定要先想好你要去哪里,確定方向和目標之后,速度才有意義。僅僅奔跑還不夠,我們必須知道自己要跑向哪里。當然,時間管理所包含的內容遠不止這些,以后的文章中會陸續涉及。確定了方向和目標,速度才有意義誤區二:以為時間管理真的是要管理時間。(How)我曾經學了一點時間管理,就真的以為時間是能夠管理的,于是開始沖著每一分鐘使勁,制定嚴格的計劃,按照四象限區分緊急和重要任務,安排每天滿滿的行程。沖突出現時煩躁,現實偏離計劃時焦慮,任務完不成時沮喪,非但沒有因為時間管理更有效率,反而壓力山大。那段時間,身體不好,心情不好,整個人都不好了,最后產生了自我懷疑“學這些時間管理有個毛用?越管越亂!”那是因為我忽略了“我”這個對于時間管理至關重要的角色。其實時間哪里是能由你管理的,不管你如何努力管理,它都在以恒久不變的速度流逝著,不會多出一分,也不會少掉一秒,還是無法停止、無法儲存、無法倒流。如果你根本不了解你自己,不知道要往哪里走,那依據什么來制定計劃?怎會不盲目?又怎么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出現沖突時又怎么知道該如何取舍與選擇?所謂時間管理,其實質是自我管理,真正要管理的是我們自己。認識自己:認清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夢想、目標),確認內心深處的價值觀,了解自己的性格、喜好、天賦、觀念、情緒、習慣等,才知道把有限的時間與精力,應該投入到哪里。你的優先級在哪里,時間投入到哪里,收獲就在哪里。管理好自己的目標、精力、優先級、行動力,時間自然也就順從了。這就是為什么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時間管理經典著作中,作者柯維大師先用了不短的篇幅寫第一篇“重新探索自我”,再開始詳細講解第二篇“七大習慣”。可以這樣來定義時間管理:選擇對自己而言對的事,并且把它做對(Time Management is to choose the right thing to do and do it right.)。誤區三:以為時間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做更多的事。(Why)我曾經是一條貪吃蛇,什么都吃,什么都不放棄。所有心血來潮的想法,我都去嘗試;所有大家都在爭取的東西,我都想得到;所有涌到我面前的任務,我都不拒絕。妄想著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學會管理時間,就一定能通通搞定。我曾經頭腦發熱的去學過日語、鋼琴和肚皮舞,上癮過逛街、追劇、十字繡、打游戲。懷孕了還不想退讓工作挑戰,既想照顧好寶寶,又放不下自身愛好,既想獨處安靜讀書又不想錯過各種聚會。別人找我幫忙的事我總是不遺余力,哪怕不重要也不緊急。別人的邀約我一定接受,哪怕內心有所抗拒。那段時間,貌似我真有三頭六臂,高效地完成了很多事。我以為,做得越多就一定會收獲越多,效能越高,活得越值。然而,奮力追逐的時候反而迷失了自己,什么都想要反而什么都做不好。我既沒感到踏實愉悅,又沒獲得價值感和成就感。我只顧埋頭趕路,卻忘了抬頭看看,我到底是在做什么事?為什么而做?也忘了問問自己,真正喜歡什么?這些事是別人的期待,還是自己的愿望?只是消磨時間,還是內心熱愛?我也從沒想過,自己想去到哪里?每個階段的自己,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暫時放下的?什么是可以放棄的?那個時候的我,還不懂得這個道理:時間浪費的最主要因素是,沒有方向,或找錯方向。我以為填滿每一分鐘就是善用時間,誰知卻是最大的浪費,這該有多諷刺!“你知道什么是沮喪嗎?那就是當你花了一生的時間爬梯子并最終到達頂端時,卻發現梯子架的并不是你想上的那堵墻。”你的梯子,架對墻了嗎?所以,時間管理的目的,不是多做事,而是多做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是為了讓這一生更加幸福無悔有價值。真正的高效能,不是每天奔忙,卻不知忙些啥,反而是舍棄一些目標、聚焦你的精力。于是從容悠閑,有足夠時間去做那些并不緊急但足夠重要的事,比如健身以保持良好健康和精力,陪伴家人,追尋愛好與夢想,和自己好好相處。做的都是自己喜歡且重要的事,這樣的人生怎么可能不幸福愉悅值得呢?此外,還要送你三個重要提醒:1、時間管理不只是技巧和工具(術),最根本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心智與認知(道)。2、時間管理與減肥同理,太苛刻了會失敗,快樂才能堅持。3、知道得再多,如果不做,然并卵。繞開這三個坑兒,記住這三個提醒,你一定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時間管理老司機。最后,祝你駕駛愉快,順利到達你想去的地方!P.S.我相信能讀到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是不想虛度此生、渴求不斷成長的。來吧,留言告訴我,哪個坑兒你掉過?哪句話戳中了你的心事?這篇文章引起你想要改變的沖動了嗎?那你會馬上采取什么行動呢?思考越多,行動越多,收獲越大哦。我在留言區等著你~~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l47on2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